中國焦點新聞   >   社會  >  正文

“95后”農場主:逃離“007”回歸田園,想帶更多人走進生活丨城市農夫

來源: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吳冰清

本來約好下午2點半的采訪,楊闖世晚了半個小時。“不好意思,農場里的小狗突然生產,要給它接生,這才處理好。”

這就是“95后”農場主楊闖世的日常:在土地上耕作,與“當下”互動,與自然連接。

在農村長大,到大城市闖蕩,如今,楊闖世又回歸田園,開起共享農場,做起了快樂的“城市農夫”。在他看來,這并不是“慢節奏”,而是生活原本的節奏。


楊闖世在共享農場里除草

經歷“滬漂”“蓉漂”后“歸園田居”

4月27日,四川天府新區新興街道一共享農場里,培育的玉米苗已冒出了頭。此時,春耕已結束,楊闖世和同事們正準備著玉米的播種。一旁,一片番茄地上,一家三口正一起除草;一個年輕媽媽帶著女兒種上剛從市場上買來的辣椒苗……

“很多都是一家一家地來這里認領土地,周末,大家從城市過來,一起種地、做手工。”楊闖世說,這讓他有一種“回到年幼”的感覺。

楊闖世來自云南芒市的大山里,小時候,他便幫著爺爺奶奶種地,快樂,但也艱苦。那時,他拼命地想走出大山。后來,他如愿去到上海打拼,2萬多的月薪,換來的卻是一片茫然,“除了工作就是工作,買房的壓力,也讓人覺得沒有奔頭。”

從“滬漂”,到“蓉漂”,楊闖世感覺,在城市里,生活不屬于自己。做互聯網工作的他,基本上是“007”的模式,體檢時,膽固醇、血紅蛋白等指標出現異常。“我就覺得,不能這么下去了。”楊闖世記得,那是2018年,他因APP開發賺了一筆錢,拿著這筆錢,他想要換一種方式生活。

當時,國家倡導的鄉村振興戰略,喚醒了他心底的鄉土情結,在有意識地接觸了一些農旅項目后,2021年,他在成都彭州市租下一小塊地,做起了共享農場——每人付費認領一方田地,或自種,或托管,主打田園體驗。

作為農場主,楊闖世過起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每天早上6點半,他會準時到達農場,播種、巡地、補苗、澆水……太陽太大或者下雨,他便回到屋里休息喝茶、看看書、做做木工,“下午7點,喂完雞后就沒事了,晚上10點準時睡覺。”


楊闖世做互聯網工作時基本上是“007”的模式 資料圖

在日常農作中感受生活哲學

在農場的日子,時間不再是手機屏幕上抽象的數字。

過完春節便要開始育苗,春種茄子、番茄等;當第一批萵筍成熟時,已是清明前后,這時是種南瓜的好時機;如今,馬上快5月,農場里又要計劃著栽種玉米、水稻等耐高溫的作物;等到了秋天,則要種蘿卜、白菜,而土豆、紅薯等,則是這片土地一年中最后的“壓軸”。

四季輪替,每個時令,都有不同的樂趣:做青團、嘗試扎染、打油菜籽、抓泥鰍……回歸田園后,楊闖世發現,這里有一種旺盛的生命力量,令人感到生活的騰騰熱氣,“對成年人來說,種地是一種治愈、解壓;對于小孩子來說,是一堂自然課。”

大自然的饋贈,不只是食物,更是一種心境。

楊闖世還記得2023年的秋季,當時,位于溫江的農場被大雨淹了,“我以為大家會埋怨,但并沒有,20多個人主動過來和我們一起排水、補救,大家并沒有很糾結一個結果,而是坦然地從頭再來。”

楊闖世很享受在農場里和陌生人的相處,“大家不但彼此幫忙干活,有時帶些老家特產來分享,有時也邀約一起野炊,非常和諧。”


一家三口在農場里種地

想在鋼筋森林里打造一片心靈棲息地

從創業之初的20畝土地,到如今在雙流、崇州、溫江、天府新區等地5個農場、500余畝土地,楊闖世也從單打獨斗,到組建了一個有30多位成員的團隊。

“沒有想到這么多人,特別是這么多年輕人,很喜歡這樣的生活方式。”楊闖世說,團隊成員都是95后、00后,原本,他以為大家都只是來“試一試”,出乎意料的是,除了有一個成員離開,其他人都一直堅持了下來,而來農場租土地的人也越來越多。“去年一年,增加了500個,而今年春天,這一個季度,就增加了300多個。”

楊闖世透露,他和團隊正在籌劃新的項目,讓更多的人有機會體驗“城市農夫”的生活。“希望農場不僅僅是一個種植農作物的地方,更是一個傳遞愛與關懷的地方,是鋼筋森林里的一片心靈棲息地,每一個‘城市農夫’在這里可以走進生活,用心去傾聽大地的聲音,也收獲來自大地的答謝。”

熱門推薦

聯繫我們|www.chinafocusnews.com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