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焦點新聞   >   國際  >  正文

韓國:危機警報上調至最高級!

當地時間 23 日,韓國政府將該國醫療危機警報級別上調至最高級 " 嚴重 " 級。

韓國保健福祉部表示,為最大限度減少醫療空白,將從 23 日 8 時起把危機警報升至最高級,此后以保健福祉部為中心的中央事故處理本部將升級為國務總理韓德洙主持的中央災難安全對策本部,相關部門和韓國全國 17 個市、道共同進入政府全力應對體系。

韓德洙當天上午主持召開了由相關部門長官共同參加的中央災難安全對策本部第一次會議。韓德洙表示,為應對目前出現的醫療空白局面,將從 23 日起全面展開線上非面對面診療,同時放寬醫療人力追加聘用限制,公共保健醫、軍醫都將加入支援隊伍。公共醫療機構將平日診療時間延長至最長,同時延長休息日診療時間。此外,為讓醫院能夠聘用更多臨時醫療人員,重癥、急救患者的治療費用將增加一倍。

22 日,韓國醫生的大規模罷工活動進入第三天,罷工醫生與政府針鋒相對、互不相讓,而很多患者不得不帶病出院或者推遲重要手術。有韓媒直言 " 醫生離開急診室的行為在其他國家是難以想象的 ",韓國醫療面臨 " 畸形現實 "。這并非韓國醫生首次通過集體罷工來抵制醫學院擴招或者其他醫療政策。有觀點認為,在這背后,既有醫生這個特殊團體為己謀利的原因,也有韓國醫療資源出現了結構性問題的原因。對其他出現少子化、老齡化現象的國家而言,韓國面臨的問題頗具警示意義。

曾多次反對增加醫生

" 因為沒有醫生,所以被醫院要求出院,但在家里傷口怎么也愈合不了,就來到了這里。"2 月 21 日,推著坐輪椅的丈夫來到京畿道城南市韓國軍隊首都醫院的 A 某這樣說。據韓國《韓民族日報》報道,A 某 59 歲,其丈夫被診斷為慢性骨髓炎,在高麗大學九老醫院接受了手術,但因為醫生正在進行大規模罷工,A 某的丈夫被 " 建議 " 出院。在 A 某丈夫居住的病房,5 名患者中除 1 名重癥患者外,所有人都被 " 半強制出院 "。與此同時,在首爾西大門區的延世大學附屬世福蘭斯醫院,辦理出院手續的患者隊伍已經排到了門外。64 歲的金某,其兒子是腦出血患者。她本來想在醫院讓兒子進行康復訓練,但因為沒有負責康復的住院醫生(初級職稱醫生),其子也被要求出院。

引發此次韓國醫生罷工的是韓國保健福祉部和教育部 2 月 6 日公布的一項決定。根據該決定,韓國將從 2025 學年高考開始擴招醫科學生,數量從現行的 3058 人增至 5058 人。這一決定引發韓國眾多醫生不滿,他們從 2 月 20 日上午 6 時起停止工作,發起罷工。

韓國保健福祉部 22 日表示,截至 21 日晚 10 時,全韓 100 家大型綜合醫院共有 9275 名實習醫生和住院醫生提交辭職報告,占這些醫院以上醫生群體的 74.4%。韓國實習醫生和住院醫生總數約為 1.3 萬人,其中 95% 就職于上述百家醫院。離崗缺勤人員占比 64.4%,較前一天增加 211 人至 8024 人。除了此前接到返崗命令的 5230 人以外,保健福祉部又向 808 名醫生下達了返崗復工命令。

《環球時報》記者 22 日撥打了韓國保健福祉部發言人辦公室的電話,但是沒有接通。記者試圖聯系兩位韓國醫生進行采訪,但都被婉拒。22 日晚,組織醫生罷工的大韓醫師協會網站打不開,顯示異常。

此次并非韓國醫生首次因為醫學院擴招而進行大規模罷工。據《韓國先驅報》等媒體報道,2020 年夏天,也就是新冠疫情期間,韓國政府計劃從 2022 學年開始,在 10 年內共計擴招 4000 名醫科學生。為反對這一計劃,韓國很多醫生在這一年的 8 月和 9 月多次罷工。韓政府隨后下達要求醫生返回工作崗位的命令,導致矛盾進一步升級。之后,隨著疫情不斷惡化,韓國政府與醫療界于 2020 年 9 月達成協議,同意暫時擱置政府相關計劃,隨后醫生返崗工作。不過,因為參加罷課、休學的大多數醫學院學生并未對該協議作出回應,繼續進行拒絕參加全國醫學考試等抗議行動。對此,韓國政府表示,不會給他們重新考試的機會。此后,隨著批評聲不斷,醫學院學生于這一年 9 月底改變立場,表示愿意參加全國醫學考試,韓國政府最終同意于 2021 年 1 月舉行一次補考。

歷史上,韓國醫生曾多次通過罷工來抵制政府政策。韓國 "news1" 新聞網梳理了該國醫生自 1955 年以來進行的 9 次罷工等活動,政府制定的政策每次都會因為這些活動而取消或修改。自 2000 年以來,韓國醫生進行過 4 次大規模罷工。除了近期的罷工和 2020 年的一次外,還包括 2000 年因為反對韓國政府正式推動 " 醫藥分家 " 改革而爆發的罷工。雖然 " 醫藥分家 " 改革最終按計劃進行,但韓國政府于 2000 年 10 月與醫療界達成妥協方案,決定將醫學院招生人數減少 10%、禁止藥劑師任意配藥并增加醫療費等。這也導致從 2006 年開始,韓國全國醫學院錄取人數連續 18 年被限制在 3058 人,這一數字甚至低于此前的 3507 人。值得注意的是,韓國醫學院從 1998 年之后再沒有進行過擴招。

此外,2014 年 3 月,針對韓國政府計劃推動遠程醫療相關立法,韓國醫生進行了大規模罷工抗議,最終相關方案被擱置。此后,韓國推動遠程醫療制度化的努力均遭到眾多醫生的強烈反對,直到 2020 年新冠疫情期間,該國才有限度地實現了遠程醫療。

" 在韓國,說醫生不缺的只有醫生 "

韓國醫生為何激烈反對醫學院擴招并多次抵制政府政策?韓國政府表示,之所以計劃擴招醫科學生,是因為該國老齡化加劇。此外,到 2035 年,韓國醫生將出現大約 1.5 萬人的缺口。有數據顯示,到 2025 年,韓國的老年人口占比將達到 20%,到 2035 年將達到 30%。韓國《東亞日報》稱,醫科學生從畢業到成為普通醫生至少需要 6 年時間,因此政府計劃從 2025 年開始將醫學院擴招 2000 人至少維持 5 年,培養 1 萬名醫生,其余不足的 5000 人將通過讓退休醫生發揮余熱等方式補充。

不過,韓國很多醫生并不認同政府 " 醫生短缺 " 的說法。據《韓國先驅報》等媒體報道,根據 2020 年的統計數據,韓國的人均門診次數為每年 14.7 次,高于經合組織(OECD)成員國的平均水平(5.9 次)。他們認為,因為少子化趨勢,醫生將出現 " 過剩 "。還有醫生表示,醫學院擴招后將沒有足夠的教授來培養這些學生。

韓國醫學界還認為,單純增加醫生人數并不能解決該國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因為很多醫生會涌入首都圈,并從事整容等高收益的醫學工作,而兒科、產科、內科、胸外科等 " 不受歡迎的醫療部門 " 因為難以提供高薪酬,因此很少人會做此類醫生。最近幾年,韓國出現了不少患者被救護車送到醫院后因為沒有相應醫生而得不到救治,最終死亡的事件。

那么,韓國是否存在醫生短缺?該國一位老醫生直言 :" 在韓國,說醫生不缺的只有醫生。"《韓國先驅報》今年 2 月報道稱,該國政府表示,根據 OECD 去年的數據,韓國每 1000 人有 2.2 名醫生,遠低于該組織成員國的平均水平(3.7 名)。相較之下,德國每 1000 人有 4.5 名醫生,法國有 3.2 名醫生,日本有 2.6 名。

韓國政府近期稱,比韓國醫生多的國家也已經開始進行醫學院擴招,比如法國把每年的醫科學生錄取人數從 2000 年的 3850 名增加到 2020 年的 1 萬名左右。德國醫學院每年的招生人數已經超過 9000 人,最近決定將再增加 5000 人。英國希望到 2031 年再增加 1.5 萬名醫科學生。對于韓國沒有足夠教師資源教授擴招學生的說法,《韓國時報》援引一項研究指出,該國現在一位醫學教授大約教 1.6 名學生,更像是家教,而一名法學院教授平均教 7 名學生。

值得注意的是,韓國醫生人數在 OECD 成員國中幾乎墊底,但他們的收入卻拔尖。據韓國《中央日報》報道,以 2021 年為準,就職于韓國醫院的一般科室醫生的收入是一般工薪族的 2.1 倍,私人醫院一般科室醫生的收入是工薪族的 3 倍;醫院專科醫生的收入是工薪族的 4.4 倍,私人醫院專科醫生則可達到 6.8 倍。此外,2020 年韓國醫療機構雇用的醫生,其年均收入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為 19.27 萬美元,在提交相關資料的 28 個 OECD 成員國中最高。

私營醫療機構占總數的 95% 以上

韓國保健醫療工會于 2023 年 12 月進行的調查顯示,89.3% 的韓國民眾贊成醫學院擴招。既然韓國醫生短缺,且絕大部分國民支持醫學院擴招,那韓國醫生為何反對呢?

據《韓國先驅報》報道,有專家表示,韓國大部分醫生反對醫學院擴招,是因為大部分醫院是私立醫院,在以利潤為導向的結構下運作。韓國延世大學保健行政學教授鄭亨善(音)介紹說,在西方國家,公立醫院占醫療機構總數的 50% 以上,所以醫生支持有更多同行從業,因為這將減少他們的工作量,他們的薪水也不會受到大的影響。韓國許多醫生則經營著自己的診所,所以醫學院擴招意味著更多的競爭對手和更少的利潤," 這是一場爭奪利益的地盤之戰 "。

《韓民族日報》報道稱,韓國醫療體系存在根深蒂固的問題,即私營醫療機構占醫療機構總數的 95% 以上。截至目前,國家在培養醫生的過程中,幾乎 " 不負責任 "。韓國醫生會覺得靠父母或自己的錢讀完了大學,不欠國家什么。有專家認為,在韓國,醫療本身就是商品。醫生在這種體制下被培養,醫生團體扮演的角色不是專家集團,而是利益團體。這反過來也表明,國家需要投入資金來培養醫生并建立公共醫院。

遼寧大學國際經濟政治學院副教授李家成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韓國醫生已經成為一個統一的既得利益團體。在韓國,醫生的培養周期很長且過程艱辛,因此這些好不容易 " 熬出頭 " 的人,不希望未來有更多人和他們分享 " 蛋糕 "。一些韓國媒體也批評反對醫學院擴招的醫生是 " 利己主義者 ",有 " 扭曲的受害者心理 "。

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王曉玲對《環球時報》記者說,醫生群體在韓國是一個收入非常高、特別有優越感的既得利益集團,韓國醫生行業工會過去一直霸占著這個領域,插籬笆,不讓更多人進入,以保持其精英屬性。實際上,韓國的不少工會或者說行業的既得利益集團都有很強的博弈能力,它們能夠與政府出臺的政策掰手腕,如韓國醫生不少是醫學院教授,并且韓國的醫生制度與美國一樣,學生畢業后都要由資深醫生帶著做很長時間的實習醫生,因此在決定醫學院是否擴招一事上,韓國醫生很有話語權。

有警示意義

《韓國時報》日前發文,稱韓國醫學界主張的 " 醫生存在專業、醫院、地區分配不當 " 的問題確實存在,但應該先增加醫生,再解決結構問題,而不是相反。文章稱,政策制定者應該調整醫療費用結構,優先考慮兒科、產科和外科等必要的醫療服務,同時減少皮膚科的報銷領域。他們還應該免除或減輕對出現部分醫療事故醫生的處罰,那些在偏遠地區服務的醫生應該得到經濟和其他獎勵。

為了解決醫生短缺以及分配不均問題,韓國政府此次提出 " 將把非首都圈醫學院的地區人才錄取比率增加到全體的 60% 以上。" 據韓媒報道,韓國現在地方醫科人才選拔比率為 40%。

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東北亞研究所研究員、東北亞戰略研究院首席專家笪志剛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韓國此次醫生集體辭職風波,對其他出現少子化、老齡化現象的國家來說有警示意義。" 在少子化、老齡化背景下,政府如何分配中央和地方、大城市和中小城市之間的醫療資源,如何兼顧不同群體之間的利益等問題是值得思考的。" 笪志剛還表示,在醫科院校人才培養模式問題上,韓國的問題也引發思考," 比如在少子化、老齡化的背景下,是否需要打破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是否需要更多考慮老年群體的醫療需求?" ▲

來源 | 環球時報駐韓國特派記者 莽九晨   環球時報記者 陳子帥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韓 雯、央視新聞客戶端

聯繫我們|www.chinafocusnews.com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