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焦點新聞   >   國際  >  正文

俄烏沖突兩周年,未來何去何從?專家:局勢演變需看四大因素

2024 年 2 月 24 日,俄羅斯對烏克蘭發起的特別軍事行動迎來兩周年的時間節點。一周年時,烏克蘭借助西方援助,收復了大量失地,士氣高漲。一年后的今天,雙方陷入了長期化的泥淖之中。

在 2 月 16 日至 18 日召開的慕尼黑安全會議上,對烏克蘭前景的擔憂情緒籠罩著會場。會議第二天,烏軍棄守烏東軍事重鎮阿夫杰耶夫卡。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借此機會向西方施壓,要求提供更多的武器。據媒體報道,烏克蘭今年國家預算的約四分之一需要西方的援助來填補,但烏方在獲取援助方面卻面臨重重障礙。烏總理什梅加爾日前對媒體表元自沖突以來烏經濟總量下降 30%,失去了 350 萬個工作崗位。

武器彈藥的匱乏是烏軍目前面臨的最大困難。據媒體報道,阿夫杰耶夫卡烏軍指揮官指出,該地交戰的俄烏炮兵火力對比為 1:10。實際上,烏克蘭面臨的挑戰是多方面的。除了彈藥不足,還面臨兵源緊缺,領導層不穩定等因素。

在國際環境上,由于沖突遲遲未能解決,西方也出現了注意力疲勞,另外巴以沖突又抽走了一部分精力。歐洲民眾雖然在道義上支持烏克蘭,但苦于沖突帶來的經濟沖擊,他們要求政府更多地關注國內議題。而美國對烏克蘭的 600 億美元軍援法案在美國國會也遭到了共和黨強硬派的阻撓,前景不明。

談及當前的俄烏局勢,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歐亞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葉天樂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俄烏沖突長期化的趨勢已經很明顯了。未來的戰局形勢如何演化,最重要的因素是烏克蘭的兵源供應能否跟得上。同時,還要看西方軍援能否持續供應,當前拜登政府對烏克蘭的支持態度依然堅挺,但若特朗普在 2024 年美國大選中重新上臺,局勢可能發生巨大變化。

葉天樂同時對記者指出,烏克蘭政局能否在戰場不利的壓力下保持穩定,也是日益凸顯的影響因素。

最新:西方制裁加碼,烏軍稱擊落 A-50 預警機

A-50 預警機 圖片來源:俄羅斯國防部

隨著兩周年的來臨,各方都希望在這個節點上有所動作。

西方又出臺了新一輪的制裁措施。當地時間 2 月 23 日,美國、加拿大、歐盟宣布對俄羅斯實施新一輪制裁。其中,美國制裁針對包括個人和實體在內的 500 多個目標,分布在俄羅斯金融機構、軍事工業基地、能源生產等領域。歐盟理事會通過了針對俄羅斯的第 13 輪制裁,對 106 名個人和 88 個實體采取限制性措施。

沖突雙方則希望在戰場上有所斬獲。當地時間 2 月 23 日,俄烏軍方各自發布戰報,稱打擊了對方的軍事目標。尤為值得注意的是,烏空軍司令奧列修克當天在社交媒體發布消息稱,烏空軍再次擊落俄軍一架 A-50 空中預警機。

據烏軍方此前發布的消息,1 月 14 日晚,烏軍襲擊了俄軍飛行于亞速海空域的一架 A-50 預警機和一架 IL-22 空中指揮機,前者被擊落,后者迫降成功但遭到嚴重損毀。烏國防部情報總局局長基里洛 · 布達諾夫當時曾表示,A-50 被摧毀很可能會影響俄軍在沖突地區 " 全天候 " 開展行動和通信的能力。

A-50 預警機于蘇聯時代末期首次投入使用,是一種大型機載預警和控制飛機,可以掃描數百公里外的敵方飛機、艦艇和導彈,被視為俄軍協調地面行動的關鍵。這種飛機的成本十分高昂,造價估計為每臺 3.3 億美元。據英國國防部的最新一次簡報估計,俄軍目前僅有 6 臺 A-50 服役。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蘭素英 制圖

回顧:沖突兩年,誰占上風?

然而,擊落預警機的消息難掩烏軍在前線上的困境。實際上,和一周年時洋溢的樂觀情緒相比,如今的烏克蘭不得不面臨嚴峻的現實。一年前,烏軍在 2022 年奪回大片領土后,士氣高漲,開始積極準備大規模反攻,并得到西方大量的武器支持。然而,大反攻遲遲未見重大戰果,烏克蘭最后還丟失了戰略重地巴赫穆特。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蘭素英制圖

隨著戰事的推進,烏軍兵力和彈藥不足的劣勢逐漸凸顯,而俄羅斯的彈藥和人力卻源源不斷地送上前線。盡管俄羅斯此前遭遇了普里戈任領導的雇傭兵組織瓦格納的 " 兵變 ",但卻在短時間內成功壓制,而烏克蘭方面,深孚眾望的總司令扎盧日內被解職,影響了軍心士氣。

對此,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歐亞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葉天樂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稱,烏克蘭作為一個人口四千多萬的中等國家,能夠承受兩年的高消耗、高壓力的戰爭狀態,本身已經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了。兩年來,烏克蘭在戰場上傷亡了數十萬人,大量人口流離失所或逃亡國外,經濟遭受極大損害,而東部的人口和工業密集的區域也被俄羅斯占領了。

西方:自顧無暇,援助日減

戰線的相對靜止,再加上巴以沖突和各國國內政治議題分散注意力,兩年后的俄烏沖突逐漸從歐美的政治議程上退后。

"西方的援助不論是從數量還是質量來看,都沒有 2022 年時提供的多。" 葉天樂對每經記者說道。

截至 2024 年 1 月 15 日烏克蘭所獲的援助承諾 數據來源: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

數據來源: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

2 月 1 日,歐盟宣布將為烏克蘭提供 500 億歐元援助,但這筆資金主要用于彌補烏財政赤字,難以解決武器彈藥的燃眉之急。美國新一筆 600 億美元的軍事援助則因兩黨黨爭而被卡在眾議院遲遲不能通過。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直言,沒有美國的 " 體量和軍事能力 ",單靠歐盟無法完全填補空缺。

" 俄羅斯面積大、人口多,經濟相對而言受外界影響沒那么大。另外,俄羅斯的領導體制和經濟體系都在向戰時狀態轉變,整個國家的調動能力、動員能力是很強的,這是其最大的優勢,俄羅斯正在為長期作戰進行準備。" 葉天樂表示。

截至 2023 年底俄烏沖突給烏克蘭各行業造成的損失 數據來源:烏克蘭政府、世界銀行、歐盟和聯合國聯合發布的 RDNA3 報告

或許為了激勵外界對烏克蘭的信心,澤連斯基 1 月份透露了烏克蘭在 2024 年的計劃,即克里米亞和相關的黑海戰役將成為 " 戰爭的重心 "。他呼吁提供德國 " 金牛座 " 導彈,暗示要用其來摧毀連接克里米亞和俄羅斯本土的刻赤大橋。

葉天樂對此分析道," 烏克蘭認為黑海、克里米亞是能夠打出戰果的地方,因為俄羅斯在這些地方的防空能力是比較弱的。"

未來走向何方?四大因素或打破平衡

沖突進入兩周年之際,由于俄烏雙方都不愿讓步而又沒有一方能在沖突中取得壓倒性優勢,沖突長期化已經成為各方的共識。歐洲外交關系協會的最新民調顯示,歐洲十二國的民眾只有 10% 的人認為烏克蘭能獲得軍事勝利,某種形式的 " 妥協方案 " 是最可能的結局。

目前來看,除非雙方力量的天平出現重大的失衡,否則沖突的終點仍在視線之外。在葉天樂看來,結構性的影響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人力的因素。" 雖說現在已經是現代戰了,但沖突畢竟還是由人去發動和實施的。烏克蘭的人口更少,而且現在希望動員 45 萬到 50 萬人的計劃始終還是沒有通過。相比之下,俄羅斯恢復和補充兵力的能力是比較強的。在這種背景下,我認為前線人員的配置是最大的一個變量。" 葉天樂表示。

當前烏軍前線士兵存在年齡偏大、長期作戰而筋疲力盡的問題,據俄新社,對于經濟遭受眾創、人口大量外流的烏克蘭而言,征兵 50 萬人意味著當前就業人口會削減 9.3%。這樣的代價無疑過于高昂,且會重創澤連斯基的民意支持率。對于烏克蘭領導層而言,這是一個顧此失彼的棘手問題。

第二是西方的援助。" 西方雖然近一段時間的援助能力不是很強,但我們看到無論是歐洲也好,還是拜登政府也好,他們還是積極希望能夠繼續對烏克蘭提供援助。" 葉天樂表示。據《時代》雜志報道,當前烏軍在前線每天只能發射 2000 枚炮彈,而俄軍則可以達到 1 萬枚。現在,焦急的澤連斯基和拜登只能期望美國國會的決定。

第三是烏克蘭的內部關系,這點在沖突前期很少受到關注而如今愈發明顯。" 烏克蘭多年來的內斗導致其凝聚力不是特別好,烏克蘭政壇還能否保持穩定?沖突一開始的時候,大家有一種同仇敵愾的感覺,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國內的腐敗和軍隊的作戰表現等問題就浮現了,可能導致政壇上的一些變化,這也是可能改變戰局的一個因素。" 葉天樂表示。

俄烏沖突爆發后,烏克蘭形成了以澤連斯基、國防部長列茲尼科夫和前線總司令扎盧日內為 " 鐵三角 " 的合作關系,而如今這一關系已經分崩離析。2023 年 9 月,列茲尼科夫因涉嫌軍隊腐敗丑聞而請辭,2024 年開年,扎盧日內又被澤連斯基解職。外界分析認為,澤連斯基不滿扎盧日內對戰場形勢的 " 悲觀 " 論調,另一方面又擔心這位指揮得當、深受愛戴的將領 " 功高震主 "。

最后是特朗普在 2024 年美國大選中勝選的可能性,這也是可能對俄烏沖突產生重大影響的因素,畢竟特朗普對俄烏沖突甚至整個歐洲的事務的冷淡態度可謂一以貫之。

近期,特朗普表示,如果北約成員國不能把軍費開支提高到占 GDP 2% 的水平,那么俄羅斯可以對這些國家 " 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一時輿論嘩然。特朗普還一再表示,他當選后可以在 "24 小時內 " 解決俄烏沖突,其表露的 " 甩手 " 態度讓澤連斯基十分擔憂。

" 特朗普在任期間,基本上是不怎么關注烏克蘭的,而且希望歐洲人多承擔一些責任,他想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國內。" 葉天樂表示。" 歐洲開始強調要加強自己的防務,包括提升歐洲自己的軍工生產能力,而且德國還表示要配合在立陶宛駐軍等等,這都表明了他們對特朗普若再次上臺后將歐洲晾在一邊的擔憂情緒。"

每日經濟新聞

聯繫我們|www.chinafocusnews.com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