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焦點新聞   >   社會  >  正文

美媒稱“中國游客消失讓全球旅游業損失1300億”,網友:一直說中國是“威脅”,現在難過中國人不花錢了?

(原標題:美媒稱“中國游客消失讓全球旅游業損失1300億”,網友:一直說中國是“威脅”,現在難過中國人不花錢了?)

【環球網報道】“中國斷航導致全球旅游業損失1300億美元。”當地時間19日,美國彭博社以此為題發表了一篇匪夷所思的報道,聲稱作為“曾經海外游的最大消費群體”——中國游客,如今“消失不見”,這一情況使得全球旅游業損失近1300億美元。對于美媒這一觀點,社交媒體X上不少網友都看不下去了,新西蘭媒體人安柏然說,“你們一直對世界說中國是個‘威脅’...... 現在(卻)難過中國人不來花錢了?”

美媒稱“中國游客消失讓全球旅游業損失1300億”,網友:一直說中國是“威脅”,現在難過中國人不花錢了?

圖為彭博社報道截圖

總體來看,彭博社報道聚焦中國自2023年初“重新開放邊境”以來的中國游客流動和消費情況,聲稱中國人仍傾向選擇離家較近的目的地旅游。此外,航空數據提供商Cirium的數據顯示,中國的國際航線網絡收縮了43%,45個海外目的地不再有直飛航班。

彭博社還提到,相比于美國紐約、法國巴黎等這些此前熱門海外旅游地,中國游客如今更傾向前往中東、或者選擇一些國內地點,如三亞、西藏等。這家美媒還分析了導致上述情況的原因,比如經濟因素、政治摩擦、國際地緣政治沖突等。

值得注意的是,彭博社還將這篇報道視頻化,發在了社交媒體X上。但評論區卻有些“翻車”。在該帖文下方,不少網友不認同這家美媒的觀點。

美媒稱“中國游客消失讓全球旅游業損失1300億”,網友:一直說中國是“威脅”,現在難過中國人不花錢了?

彭博社將報道視頻化,發在了社交媒體X上,圖為頁面截圖

比如,對于彭博社的分析,有人給出不同推測,“也許他們(中國人)對西方過去幾年兜售的‘中國病毒’說法并不開心。”“也許無休止地宣稱中國是敵人,并不是一個深思熟慮后的旅游(推廣)策略。”↓

美媒稱“中國游客消失讓全球旅游業損失1300億”,網友:一直說中國是“威脅”,現在難過中國人不花錢了?

圖為網友評論截圖

還有人發現“矛盾之處”。新西蘭媒體人安柏然表示,“你們不斷抨擊中國,一直對世界說中國是一個‘威脅’,傳播虛假謊言,比如‘維吾爾族(受到)種族滅絕’,同時對真正的種族滅絕視而不見,現在你們(卻)難過中國人不來花錢了?床是你們自己鋪的,現在就躺上去吧。”↓

美媒稱“中國游客消失讓全球旅游業損失1300億”,網友:一直說中國是“威脅”,現在難過中國人不花錢了?

圖為網友評論截圖

還有網友諷刺列舉一些西方媒體的做法,“西方媒體:中國游客可能是中共的間諜;西方媒體:恐華癥;中國游客:不去西方國家旅游了;西方媒體:中國人在哪里?!?”↓

美媒稱“中國游客消失讓全球旅游業損失1300億”,網友:一直說中國是“威脅”,現在難過中國人不花錢了?

圖為網友評論截圖

也有網友繼續將矛頭對準彭博社這樣的西方媒體,諷刺稱,“也許,如果彭博社這樣的媒體沒有花那么多時間講垃圾話,中國民眾會在西方感到更受歡迎。正是因為這些垃圾言論,中國游客才會去那些他們覺得受歡迎的地方旅游。”“(你們)還在發表文章抨擊中國,(然后)問代價是什么。現在你們得到了實時的成本分析(笑哭)。”↓

美媒稱“中國游客消失讓全球旅游業損失1300億”,網友:一直說中國是“威脅”,現在難過中國人不花錢了?

圖為網友評論截圖

還有網友說,“(這就是)你們想要的,享受吧。”↓

美媒稱“中國游客消失讓全球旅游業損失1300億”,網友:一直說中國是“威脅”,現在難過中國人不花錢了?

圖為網友評論截圖

延伸閱讀

中國為何對歐頻頻“單邊免簽”?


當地時間1月16日上午,國務院總理李強在瑞士達沃斯國際會議中心出席世界經濟論壇2024年年會并發表特別致辭 圖/新華社

直新聞:國務院總理李強結束歐洲行,上午乘包機返京,你對新年這趟歐洲行怎么看?

特約評論員 管姚:這是全方位大國外交的開年大件事,當然也是中歐關系的開年大件事。李強總理新年首訪選擇歐洲,任內首次率團出席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包括李強去年就任總理后首次出訪也選擇歐洲,彰顯中國高層對中歐關系的高度重視與經略。王毅此前在盤點總結大國外交去年的足印軌跡時談到中歐關系,著力解析了這一重要趨勢:中歐關系不針對、不依附、也不受制于第三方,中歐攜起手來,陣營對抗就搞不起來,”新冷戰”就打不起來。李強總理的開年首訪,與歐盟及歐洲國家政商界廣泛接觸,達成一系列重要共識與成果,無疑將進一步鞏固并強化中歐關系這一大勢。

當然,外界高度關注李強總理此次率龐大代表團參加達沃斯論壇,美國CNBC電視臺報道,在聚會達沃斯小鎮論道的全球60多位國家元首及政府領導人中,中國總理李強與法國總統馬克龍是最受關注的兩位領導人。本次年會主題是“重建信任”,一定程度上,李強這次歐洲行,也是鞏固并強化中歐信任之旅。

李強總理受邀第一個在達沃斯主論壇作特別致辭,30分鐘精彩演說所釋放的核心信息,主要在兩個層面展開:談中國經濟,李強率先宣布去年預計增長5.2%,高于年初確定的5%左右的預期目標。聚焦以高質量發展推動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確定性與穩定性,李強給出令人信服的闡釋論述,也向外部世界派出定心丸:中國經濟穩健前行,將持續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強大動力。不管世界形勢如何變化,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選擇中國市場不是風險,而是機遇。

論世界,李強總理給出了推動重建信任的中國方案與中國智慧,著眼全球經濟領域破解“信任赤字”,提出5大建議。特別是圍繞當下全球經濟發展、關乎“信任赤字”的最大痛點問題,李強強調,應加強國際產業分工協作,切實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致力疏通化解全球經濟發展“血管系統”的梗點與斷點。


當地時間1月17日上午,國務院總理李強在都柏林國賓館同愛爾蘭總理瓦拉德卡舉行會談 圖/新華社

直新聞:除了參加達沃斯論壇,李強總理這次還成功訪問了瑞士及愛爾蘭兩國,你又有哪些特別觀察?

特約評論員 管姚:訪問瑞士及愛爾蘭,無疑是新年歐洲行的重要看點,甚至也是外部世界的特別關切。美國“政治”新聞網站此前就曾爆料,因為李強率領龐大代表團參加達沃斯論壇,并同步訪問瑞士,美方對中瑞關系升溫感到“緊張”。“政治”新聞網站標題的英文提法,是所謂“unnerves U.S. diplomats”。也因此,來到達沃斯參會的國務卿布林肯,甚至被美國駐瑞士大使米勒強烈建議,至少應尋求在達沃斯期間與一位瑞士官員會面,避免在中瑞接近的同時,留下所謂美方“無視甚至冷對”東道國的印象。這當然還是從所謂“小圈子”陣營化與大國競爭的博弈思維,來看待評估中瑞關系。但必須要提醒美方,難道瑞士不是以中立國著稱于世嗎?

愛爾蘭與瑞士在歐洲,可謂兩個特色鮮明的中等國家。李強總理去年首次外訪,走的是德法這兩個歐洲傳統大國,這次再走兩個中等國家,本身就是中歐友好不斷拓展走深走實的表現。這次訪問達成的一系列協議與共識,也意味著雙邊關系乃至中歐關系都可看高一線。

我個人認為,外部最應關注的是,昨天李強總理在都柏林與愛爾蘭總理會談時表示,為便利中愛人員往來,中方將給予愛爾蘭單方面免簽待遇。此前在訪瑞期間,中方也有類似宣布。未來在高訪中,中方會否有更多同類宣示,無疑是新年全方位大國外交的一個極大看點與方向。在我看來,強化單向開放,正是李強總理在達沃斯宣講中國對外開放大門只會越開越大的具體政策見證。有理由相信,不管世界形勢如何變化,單向開放將會成為中國在更高水平擴大對外開放的新增長點。當然,一切開放的出發點與本意都是互利合作,是共贏,只要中國市場中國發展持續創造外部機遇,只要這種機遇是實實在在可驗證的,哪怕中國經濟在運行中出現一些階段性暫時性波折,中國單向開放必將最終迎來雙向乃至全向開放。


當地時間1月17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在達沃斯年會發表特別致辭 圖/新華社

直新聞:法國總統馬克龍周三在達沃斯年會發表特別致辭,呼吁美中兩國緩解緊張關系,強調歐洲支持所謂對華“去風險”戰略,但歐洲也應在美國大選前更加強硬,這又意味著什么?

特約評論員 管姚:馬克龍的最新達沃斯發言,實際上具有雙重身份:一方面他是法國總統,但他同樣看重作為“歐盟頭號領導人”的定位,他是代表歐洲在達沃斯發聲。馬克龍強調歐洲獨立,這是他的一貫立場,他昨天再度重申,“我始終追求更具主權意識的歐洲”,他強調歐盟應降低對主要大國的依賴,致力避免地緣政治緊張升級。去年成功訪華并在廣州松園與中國元首品茗賞樂深度溝通后,馬克龍也曾在返法專機上接受法美兩家媒體專訪,強調歐洲不應在外交政策上淪為美國附庸,不應在臺海問題上一味追隨美國。

昨天談到對華關系,馬克龍稱,歐洲尋求“去風險”戰略,而不是“脫鉤”,強調歐盟“去風險”戰略已被中方“完全接納”,也是歐盟為防止自身價值鏈重要環節過于依賴第三方的公平手段。但我個人認為,這個“完全接納”說存疑,其中要害就在于,何謂真正風險,如何切實降低風險,正如李強總理在首次訪歐時一語中的強調指出的:不合作才是最大的風險,不發展才是最大的不安全。當然,馬克龍在強調自主獨立性之際大談歐盟“去風險”戰略,意在顯示歐盟對華政策有別于美國。

聯系馬克龍對歐盟所謂外交更強硬取態的表述,對此就可以看得更清楚。馬克龍致辭稱:必須說白了,歐洲在價值鏈上某些部分完全依賴美國沒好處。歐盟保持自身獨立性,不但對保障就業、促進增長很關鍵,對多元發聲同樣至為重要。這也正是未來觀察跨大西洋美歐關系走向的重要維度,一定程度上,也是馬克龍在回應所謂“特朗普風險”。在美國艾奧瓦州初選打響后,特朗普盡管面對近百項指控,但他會不會卷土重來甚至重返白宮,已經成為達沃斯論壇的熱議焦點。所以馬克龍就是要跨洋喊話,假如外界最擔心的一幕真的發生,那也并不是歐洲末日,歐盟必須以更硬氣更獨立的姿態,面對美國。

作者丨管姚,深圳衛視《直播港澳臺》特約評論員

編輯丨陳佩瑤,深圳衛視直新聞主編

排版丨張靜,深圳衛視直新聞編輯

熱門推薦

聯繫我們|www.chinafocusnews.com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