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焦點新聞   >   財經  >  正文

人民幣 " 破 7" 瞭,這 5 個外匯常識你還不知道?

這兩天被「人民幣破 7」徹徹底底的刷屏瞭朋友圈,一時間,「美元配置」「海外資產」的聲音不斷。

但以我陸港兩地的多年銀行工作經驗來看,其實大多數人連基本的外匯常識都不夠瞭解,偶爾換個外幣也都是為瞭出國旅遊。

也有很多跑去香港開賬戶存外幣的客戶,換匯知識幾乎是 0,純粹被忽悠著一步步操作。不但換匯過程中資金有損失,而且還踩瞭外匯政策的紅線。如果操作不當,會涉及「洗錢」的嫌疑。

問題大瞭!洗錢可是刑事犯罪!

所以,今天就借這個機會說一下外匯的必備常識,包你以後換匯不踩坑。

一、換匯額度是每人 5 萬美金/年

1、「每年」是指自然年,從當年的 1 月 1 日到 12 月 31 日。

2、當年度未用完的額度,不會累積到下一年度。

3、在此期間,不論是:人民幣換成外幣/外幣換成人民幣/外幣換成外幣,加在一起的額度都隻有 5 萬美金等值。

重點來瞭!敲黑板!

因為每個人的換匯額度有限,所以有些人自己的額度不夠用,就會借親戚朋友的額度來用。

比如,張三在香港有個賬戶,張三自己換 5 萬美金匯過去,自己媳婦兒換 5 萬美金匯過去。這都說得過去。

然後,張三又找到朋友李四、王五、馬六,讓他們各換 5 萬美金,匯到張三的香港賬戶上。

這種行為,就涉及到「個人分拆結售匯」的特征瞭。

5 個以上不同個人同日、隔日或連續多日分別購匯後,將外匯匯給境外同一個人或機構。

如果銀行認為這是「個人分拆結售匯」行為,是可以不受理換匯或匯款業務的。

看起來沒有什麼懲罰。但是隨著社會信用體系的逐漸完善,這些記錄,都可能存在影響。

所以,建議大傢,如果是向他人境外賬戶匯款,務必謹慎。不要違反國傢規定。

二、外匯分「現鈔」和「現匯」

1、真實的貨幣就是「現鈔」,銀行賬戶裡的數字是「現匯」。

比如:你去美國旅遊,剩下 1 張 100 美金的紙幣,回來要換人民幣。這 100 美金紙幣,就是「現鈔」。但如果你把這 100 美金存進你的美金賬戶,紙幣沒瞭,變賬戶數字瞭,這就叫「現匯」。

2、買外幣的時候,「現鈔」「現匯」一樣價格;

你去銀行換 100 美金,無論是換到賬戶裡,還是拿 1 張 100 美金的紙幣,都需要 706.84 元人民幣。(上下文匯率均為寫稿時的中國銀行公告牌價)

3、但是賣外幣的時候,「現鈔」沒有「現匯」值錢。

假設你用賬戶裡的 100 美金「現匯」換人民幣,能換 703.85 元;但如果是用手裡的 1 張 100 美金的紙幣,也就是「現鈔」換人民幣,就隻能換 698.13 元。

4、一般來說,中資銀行區分「現匯」和「現鈔」,外資銀行普遍不區分。

� � � � � � 花旗銀行牌價,鈔和匯價格一樣

三、外匯買賣價格不一樣

1、同一時間,買外匯和賣外匯的價格是不一樣的。

� � � � � � 對應看紅色的名稱和藍色的美元價格

你跟銀行買 100 美金「現鈔」,對銀行來說,這叫「賣出」,所以按「賣出價」算,也就是 7.0684。

你賣給銀行 100 美金「現鈔」,對銀行來說,這叫「買入」,所以按「現鈔買入價」算,也就是 6.9813。

也就是說,同樣是 100 美金。你跟銀行買,要花 706.84 元;但是銀行從你手裡買,就隻要 698.13 元。

憑啥?因為銀行給你提供瞭換匯服務啊!

這是配置外匯的第一個損耗。

2、「中間價」就是「買入價」和「賣出價」的平均值,用來參考和結算的。

別傻傻的去質問銀行為什麼沒按照你看到的價格換,因為你看到的不一定是「賣出價」和「買入價」。

3、「買入價」和「賣出價」是可以商量的。

買賣差價本質是銀行收取的服務費,所以就有得商量。

比如我要換美金,現在「賣出價」是 7.03,我可以跟銀行申請一個相對優惠的價格,銀行可能會給我 7.025。

這樣,我買 100 美金,就能節省 0.5 元人民幣。

但並不是誰都能議價的,一般來說,銀行的貴賓客戶、和理財經理關系比較好、或者符合銀行的某些優惠政策,有更大的可能拿到更優惠的匯率。

總之,換匯的時候多問一嘴「能不能給我一個好點的匯率?」肯定是沒錯的。

不過即便如此,優惠的空間、銀行員工的權限都是有限的,除非是換比較大額的外匯,否則差不瞭太多。沒必要在匯率上做過多糾纏。

4、外匯價格是時刻在變化的。

銀行公佈的牌價可能隔幾個小時才變化,但如果你能看到實時軟件的報價,就會發現外匯價格在時刻變化。這跟股票是一樣的,隻要有人交易,就會有價格變化。

四、跨境匯款有很多限制

很多人把匯款額度和換匯額度混淆瞭。實際上,換匯有限額,但是向境外匯款,是沒有明確的規定上限的。

單次境外匯款額度是 5 萬美金,假設我前年、去年、今年,分別都換瞭 5 萬美金。也就是說我的美金賬戶上有 15 萬美金。那麼原則上,我今年要把這 15 萬美金都匯出去是可以的。

但是,我匯美金出去,美金哪裡來的?匯給誰?用來幹什麼?都是要有明確且合理的來龍去脈。

現在,購匯時需要填寫《個人購匯申請書》,除瞭購匯人的基本信息,還增加瞭預計用匯時間欄目和每種用途的詳細相關信息。

境外買房、證券投資、購買人壽保險和投資性返還分紅類保險等尚未開放的資本項目,這些都是不允許的。

� � � � � � 隻有紅框以內的范圍是允許的

所以:

1)我孩子在國外念書,這筆錢是給他交學費和生活費的,有相關的入學證明或者學費賬單等。

——合理

2)我馬上要去境外旅遊,匯點外幣到當地花,錢不多。

——合理

3)我要去境外就醫,有診斷書和醫院的信息。

——合理

3)我要去香港買保險、買股票、炒外匯。

——不合理

4)我要去泰國買房投資。

——不合理

具體的操作和范圍請咨詢銀行工作人員。

五、跨境匯款比你想象的要復雜

大陸銀行間人民幣轉賬非常方便,幾乎是實時,並且大部分銀行都免手續費。但是類似的經驗,千萬不要套用到境外匯款上。

1、向境外匯款,不能匯人民幣。

人民幣不是國際流通貨幣,必須換成流通貨幣(如美金、英鎊、歐元等)才可以匯出。

2、向境外匯款,時間要慢得多。

整個匯款過程,涉及到匯出行、中間行、接受行。而且中間行有可能不止一傢

例如我從大陸的工商銀行,匯 5 萬美金,到香港的渣打銀行。

工商銀行是「匯出行」,渣打銀行是「接受行」。實際上還有一個「中間行」,因為匯的是美金,所以比較大的可能性是「匯豐銀行」。

這一來二去的層層匯款步驟,就導致境外匯款不可能像境內轉賬那樣秒到,實際上 1-3 個工作日都是很正常的。

3、境外匯款,手續費比較高。

向境外匯款,不但要收匯款的手續費,還要收電匯費。

一般來說,手續費按匯款總額的比例收,有上限。電匯費則按筆收,無論金額大小。

� � � � � � 該表來自網絡,具體以銀行為準

這兩筆費用,匯款的時候可以額外交,也可以直接從匯款裡扣。

但是,中間行也有可能收一筆中轉行費用,比如匯豐有時候會扣 5-25 美金。這筆費用隻能從匯款金額裡扣。

所以如果是有明確數額目的的匯款,要多匯一點以防中間扣費。

這是配置外匯的第二個損耗。

其中的一些費用也有機會減免,建議匯款的時候也咨詢下銀行工作人員。但最多也隻能減免匯出行收取的費用,中間行和接受行是無法見面的。

但是一定要習慣手續費這件事,在櫃臺吵吵手續費貴、不合理,就算這次給你減免瞭,也會進入客戶經理心中的「黑名單」。

六、簡單總結一下

境外配置也好,外幣配置也好,本質上都是一種資產的分散。作為資產配置和風險管理的手段,是沒有問題的。

隻是,很多人的理財觀念仍然停留在「賺錢/獲利」的層面,無論是對風險的認知還是相對應的理財常識都不夠。

就拿「美金抗通脹」這件事來說,美金真的就一定比人民幣好嗎?一個房貸壓力都扛不住的傢庭真的有必要跑到境外去配置外幣嗎?

兩個原則一定記住:

1、配置外幣,最基本的理念是「分散原則」,而不是因為外幣比人民幣好。

就好像一傢人坐飛機,都坐一班飛機,這叫風險太集中。

分開坐兩班飛機,風險就分散瞭。

但是你能說得出,哪班的風險比另一班低嗎?有這本事你咋不去找馬航 370 呢?

2、風險是不能完全規避的,隻能轉移或者降低。

我換點美金,分散瞭人民幣貶值的風險。

但同時,換匯本身有損耗,如果要放到境外,跨境匯款又有損耗。並且美金本身也有貶值的風險。(以前匯率可是有 8 的時候)

無非是一樣風險換到瞭另一樣風險上。

根本沒有十全十美的對策。

免責聲明:

1、本文旨在普及外匯常識,以通俗易懂為主要目的,描述不全面或用詞不嚴謹之處勿杠。

2、舉例均以大陸居民普通外匯用途為例,具體情況請以中國人民銀行發佈的《個人外匯管理辦法》、國傢外匯管理局《關於進一步完善個人結售匯業務管理的通知》以及各銀行相關最新規定為準。

3、請大傢自覺遵守國傢外匯管理規定、正確並合理使用外匯。

聯繫我們|www.chinafocusnews.com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