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焦點新聞   >   社會  >  正文

話題 | 下班之後工作群裡有人 @你,回麼?

下班之後要不要談工作?這一靈魂拷問,開始困擾 2019 屆畢業生瞭。近日,關於 " 下班自由 " 的討論,再一次在互聯網上引發熱議。其實,這一問題已經困擾無數人很多年瞭,特別是在微信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最主要社交工具之後,問題便變得愈發嚴重。領導下班後私信你,回麼?工作群裡有人 @你,回麼?可以想見,絕大部分人都不願意回,但很多時候卻不得不回。

哲學傢尼采曾經給 " 奴隸 " 下瞭個判斷標準:" 誰不把一天的三分之二留給自己,誰就是奴隸,無論他想成為怎樣的人,成為政治傢、商人也好,成為官員、學者也罷,隻要這樣就都是奴隸。"

照尼采老師這個標準,當今時代,好像沒人敢說自己不是奴隸。尼采是不知道,一百多年以後,人類世界出現瞭一個叫做互聯網的怪獸,溝通瞭整個世界,從前慢的日子一去不復返。

而且現代人的這種奴隸狀態甚至是某種自我奴役,不要說把手機關機,即使是手機快沒電瞭,都會引發現代人極大的焦慮感,感覺自己要自絕於整個世界。不要說一天三分之二的時間屬於自己,人們恨不得 24 小時隨時在線。

同樣因為互聯網的存在,讓工作和生活的界限變得模糊。因為你沒法像過去那樣讓領導找不到你,而移動通訊又讓所有的場合都可以變成工作場所,傢裡、賓館、機場、大街上 …… 還記得新浪微博那個苦哈哈的工程師嗎?在自己的婚禮上收到鹿晗公佈戀情的消息,不得不在婚禮現場維護微博平臺。

這種奇葩的事情隻會發生在互聯網時代。還有一直被詬病的 996 工作制,感覺從工業革命之後百多年來,勞動者們前赴後繼爭取來的休息權,又被互聯網這個巨獸一口一口給蠶食回去瞭。

是企業強迫我們 996 嗎?別鬧瞭,不會有任何一傢企業把 996 工作制寫進合同裡,我們都是 " 自願 " 的。馬雲和劉強東們鼓吹著加班是一種情懷,他們沒撒謊,如果我一分鐘賺幾十萬,我也會對工作充滿激情。

除瞭情懷,還有利誘。前兩天看個段子:深圳有一傢奇葩網絡公司,五點半下班,六點半有公司班車,為瞭不擠地鐵和公交,員工自願加班一小時。六點半剛想走,又想起另一條制度:8 點鐘有東來順的工作餐。那就再加一會兒班,吃瞭工作餐再回傢。8 點鐘吃完飯,又想起 10 點鐘以後打車報銷。幹脆加班到 10 點再回傢吧。於是員工們自願加班瞭 4 個半小時。這傢公司叫騰訊。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年輕的畢業生們顯然不打算過這樣的生活,他們開始探討 " 下班自由 "。而在有些懶散慣瞭的國傢,人們走得更遠,他們希望把 " 下班自由 " 變成法律意義上的個人權利。

去年年初,法國的新法規定,員工下班後有 " 斷網的權利 ",可以不理會工作時間以外的電話和電郵。法國一傢研究機構於 2017 年 10 月公佈的一項調查顯示,超過三分之一的法國員工在上班時間以外仍使用智能手機或電腦工作,有六成員工希望政府能立法保障他們的權益。

那麼我們能夠復制法國人的經驗嗎?我看很難,別說斷網的權利瞭,我們連傳統的帶薪休假還沒能很好地落實下去呢。我們可以設立法律,但在現實中,個體是不是敢冒著失去工作的風險行使權利卻很難說。不過我們總是可以寄希望於年輕人,他們有一言不合就辭職、敢叫日月換新天的勇氣和資本。

而就像我前面說的,人們放棄 " 下班自由 ",不完全是源於企業的要求,很多時候這是一種自我要求。更多的加班意味著更多的收入,人們試圖通過增加工作量來緩解生活壓力。

所以當人們工作的時候,還總幻想這是暫時的。幻想著有一天能夠財務自由,可以把全部時間留給自己。然而這或許隻能是幻想,因為即使實現瞭財務自由,人就跟著自由瞭嗎?很多企業傢早已是實現瞭財務自由,但按照尼采的標準,他們也是奴隸。財富的奴隸。

這就是互聯網時代的生存方式,我們有意或無意、迫不得已或心甘情願地成為瞭奴隸,工作的奴隸、傢庭的奴隸、朋友圈的奴隸、消費的奴隸 …… 我們總幻想著 " 明朝散發弄扁舟 ",實際上卻隻能 " 長恨此身非我有 "。

新文化報評論員 牛角

熱門推薦

聯繫我們|www.chinafocusnews.com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